十年间变化显著,装备先进的日本海军在对中国海军时具备多少优势
前言:日本海上自卫队(实际上就是他们的海军)这支力量可谓装备齐全、技术一流、训练也相当到位。回想21世纪之前,中国的军迷们无不对这支舰队心生仰望。如今,现今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舰队配置、舰龄结构、舰艇性能和保障能力等方面,真心是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不错的,曾经在某种程度上遥遥领先的中国海军,短短十年间,可是已经被中国的三大舰队看不上了。

一:曾经高高在上的日本海上自卫队
日本海上自卫队自从50年代成立以来,就分成了舰队和地方队两大块。舰队包括水面舰艇、航空兵、潜艇等劲儿大的主力部队还有一些辅助部队。而地方队的任务则是在警备区内进行防卫,还要处理人事、教育、补给、医疗、后勤以及其他各种事务。舰队里,有第1到第4护卫队群,每个护卫队群又下分成两支护卫队。具体来说,一支护卫队由一艘直升机母舰、一艘防空驱逐舰和两艘通用驱逐舰组成;另一支则是由一艘防空驱逐舰和三艘通用驱逐舰构成。每支护卫队都固定有一个母港,而这两支护卫队则是分散布置的。
护卫队群的兵力配置相对比较均衡,尤其是驻守在首都圈的第1护卫队群,装备算是最为先进的。潜艇舰队下面有2支潜艇队群和一支训练潜艇队。每支潜艇队群都下辖1艘潜艇支援舰和3支潜艇队,每队配置的潜艇数量在2到4艘之间。至于航空集团,涵盖了第1、2、4、5、21、22、31航空群和51、61、111航空队,以及航空管制队,拥有数量庞大的直升机和反潜机队。为了更好地防卫,本土和周边区域分成了5个警备区,每个区域都是由地方队来负责驻守的。这些地方队的编制不太固定,主要是以扫雷舰艇和辅助舰艇为主的。

日本海上自卫队刚成立的时候实力真心不咋地,只能搞搞近海护卫。可到了冷战时期,美国急需日本帮忙,就把自卫队当成了“马前卒”,这可让日本海上自卫队有了发展的机会。1958年到1976年这段时间,完成了四次力量整备,实力飞速提升,变得精干高效,装备也越来越先进。按照美国的要求,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监视和封锁苏联潜艇,保证近海交通线的安全。冷战高峰时,日本海上自卫队提出了“八八舰队”的理念,开始大规模建造“初雪”、“朝雾”等新型驱逐舰,接下来的几年里,还陆续组建了四支八八舰队。
每个舰队标配一艘直升机驱逐舰、两艘防空驱逐舰,加上六艘通用驱逐舰,舰上还配备8架直升机。这些驱逐舰大部分都装配了射程20公里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和密集阵近防炮,外加上反潜直升机,整体反潜能力可是杠杠的。随着苏联海军反舰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还引进了美国的“宙斯盾”系统,防空能力一下子就成为了亚洲的顶尖水平。比如说一艘“金刚”级驱逐舰的防空火力,相当于当时整个中国海军的防空导弹火力,真是厉害了。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还加装了射程达到90千米的美制捕鲸叉舰舰导弹,这可比中国海军50年代仿制的苏联上游-1号舰舰导弹强多了,后者射程只有45千米。再说到1981年装备的80式空舰导弹,那对于装备不怎么强的中国水面舰艇来说,真是个致命威胁。自从70年代以来,日本海上自卫队就和中国海军拉开了不小的差距。不得不说,相比之下,中国海军的舰艇吨位偏小,种类繁多,数量也挺可观的,但大型舰艇方面可就有些吃亏了,只有4艘30年代建造的苏联07型驱逐舰和4艘50年代根据苏联图纸拼凑的01型护卫舰,这数量不免让人唏嘘。
051型驱逐舰在1971年底交付,可惜到1975年仍然没调试好,其海上作战能力顶多跟导弹艇相当,防空能力逊色得很,只有57、37毫米和25毫米的舰炮,全靠手动操作,这水平就像一个37毫米高炮连。等到80年代建造的053H型护卫舰和051型驱逐舰,近程舰空导弹射程也就20千米,面对两个空中目标也只能顾一头,直到90年代中期引进了现代驱逐舰后,中国海军才终于能用上射程超过20千米的舰空导弹,真是大大提升了实力。

70年代的时候,中国海军要在钓鱼岛附近坚守一周的军舰,手里全都加起来也就9艘,真是捉襟见肘啊!而且是没法离开岸基航空兵的保护。当时的空军,像歼-6和歼-5战斗机,从距离钓鱼岛最近的大场和崇明基地起飞都没戏,根本飞不到那里。就算是当时最先进的歼-7战斗机,也只能在钓鱼岛空域逗留几分钟而已。唯一能在附近发挥作用的,就是那30艘常规潜艇了。可人家日本海上自卫队主要搞的就是反潜作战,70年代初就有超过110架反潜巡逻机,比如P-2J、S-2和PS-I型,巡逻的范围向南能到马六甲海峡,往北也能达到白令海峡,主要巡逻的空域就是从钓鱼列岛到菲律宾这一段。偏偏这些地方都在中国海空兵的作战半径之外,咱们的战斗机压根儿就追不上那些反潜巡逻机,真是无奈呀!
中国的潜艇在这些海域里简直是孤掌难鸣,四周无依,特别是还得面临着日本的潜艇威胁。日本那边有3艘夕潮级(1987年到1989年服役),6艘春潮级(1990年到1995年服役),还有7艘亲潮级(1998年到2004年服役)。至于中国海军的091型核潜艇,虽然1974年就完工了,但真正投入使用得等到80年代。还有那从俄罗斯进口的基洛级潜艇,只有4艘在役。而国产039型潜艇虽然在1991年就下水了,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拖到1999年才算是服役。总的来看,咱们的主力潜艇还是老旧的,20艘035型和22艘033型常规动力潜艇在这大海里还真不够看。日本那边虽然潜艇数量不如中国,但技术确实有着明显的优势。

039型潜艇的吨位才2250吨,“基洛”级有3000吨,而“夕潮”级是2900吨,“春潮”级就更厉害了,有3200吨,“亲潮”级更是达到3500吨。这039型的主被动中频搜索声呐,由于受基阵尺寸影响,探测水面舰艇的距离也只有50公里。反观“基洛”级的MTK-400艇壳声纳,探测范围可达20到40公里,“春潮”和“亲潮”级的ZQQ-SB艇壳声呐,更是把艇艏阵、舷侧阵以及拖曳基阵融合在一起,探测距离可以达到100海里呢。“基洛”级的噪声是115分贝,而039型潜艇也只是在这个范围徘徊,“亲潮”级常规潜艇则在110分贝以内,最厉害的“苍龙”级潜艇更是降到100分贝以内。
二:中国海军的赶超之路近年来,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海军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各类新型舰艇陆续服役,尤其是潜艇力量的提升,不仅增强了海上防御能力,也扩大了蓝水作战的视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海军在潜艇设计、建造和装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新一代潜艇不仅在隐蔽性、机动性方面有所提升,还具备了更强的作战能力。从039型到更先进的型号,潜艇的吨位和战斗力都在逐步增强,体现出中国海军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对比其他国家的潜艇,中国海军在声呐和武器系统方面的研发投入也显得尤为重要,逐渐缩小了与发达海军的差距。未来,随着更多先进技术的引入与应用,中国海军在国际海域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扩大,迈向更高的目标。
21世纪初,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实力可谓不容小觑,紧跟在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二大海上力量。到2010年为止,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艇总数达到了139艘,具体包括46艘驱逐舰、8艘护卫舰、7艘导弹快艇、16艘潜艇、29艘水雷舰艇、6艘巡逻船、11艘运输舰和30艘辅助舰艇,总吨位更是达到45.3万吨。同时,他们的空中力量也相当强大,有73架P-3C巡逻机、43架SH-60J以及42架SH-60K直升机。反观当时的中国海军,舰艇数量虽然占了上风,分别有27艘驱逐舰、40艘护卫舰、109艘导弹快艇,以及5艘攻击型核潜艇和51艘柴电潜艇,但在大型舰艇和吨位上,还是略显不足。例如,中国海军的“现代”级驱逐舰最大排水量也只不过7940吨,而日本的“金刚”级驱逐舰已经近10000吨,他们的“日向”级直升机航母更是达到了17000吨,这个反潜能力已超越了80年代的完整八八舰队。可见,虽然数量上中国占优势,质量和吨位的差距仍显而易见。

不过,自从2005年开始,中国海军大规模建造052D型导弹驱逐舰、054A型导弹护卫舰、056型轻型护卫舰、022型导弹艇以及039A潜艇后,迅速缩小了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力量和技术上的差距。日本的海上自卫队那边,有三种防空导弹配置。“金刚”和“爱宕”级驱逐舰上使用的是射程70公里的“标准”2远程防空导弹,而“村雨”和“高波”级驱逐舰则搭载垂直发射的“海麻雀”防空导弹系统。再看“旗风”级防空导弹驱逐舰,装备的可是射程40公里的“标准”1中程防空导弹。新服役的舰艇上也基本配用了日本国产的90式反舰导弹,其作战能力与美国最新的“鱼叉”RGM-84D相当。至于中国海军,这边装备的则是三种防空导弹,其中包括射程10公里的“红旗”-10中程舰空导弹。
“红旗”-16中程舰空导弹射程有40公里,还有“海红旗-9”和“海红旗-9”B,分别能达到100公里和200公里的远程舰空导弹。至于反舰导弹,中国也不甘示弱,拥有五种不同的型号。像“旅大”级、052B型和051BC型等驱逐舰上,都能找到鹰击83反舰导弹,还在现代级上装配的3M-80“白蛉”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以及鹰击-12导弹,052C驱逐舰则用的是鹰击-62导弹、而052D上搭载的是鹰击-18导弹。055驱逐舰更是配备了鹰击-21导弹。从这架势来看,中国的防空和反舰导弹在射程和威力上都占了明显的优势。

中国的“辽宁”号航母在2012年服役后,接着又在它的基础上造出了“山东”号航母。这两艘航母的存在,已经能让中国在对日军事上占据一定优势。未来十年内,中国计划打造4到5个航母打击群,形成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再说说我们的055导弹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054A护卫舰和0575.076大型两栖攻击舰,那真是建得飞起!相比之下,日本海上自卫队自2015年之后就没再造新的通用驱逐舰,主要的还是20世纪90年代造的“村雨”级、“高波”级,甚至还有“秋月”级的较新型号,这样一对比,差距就明显了!
当年,金刚级舰那是羡煞无数人的,眼瞅着都快到30年了。至于“摩耶”号驱逐舰和朝日级直升机母舰,也就那么一两艘新船。再看过去10年海自的造舰速度,纵使把舰龄提升到35年,眼下的舰队规模也快要撑不住了。至于新型主力舰,只剩下下一代护卫舰(FFM)的建造计划,预计要造22艘,主打近海作战和岛屿防卫的“最上”级护卫舰,论吨位和火力,还是比不上054A护卫舰呢。

三:日本还剩下的优势 日本在某些领域还是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比如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在电子产品、机器人、汽车制造等行业,日本的技术水平始终领先。而且人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工艺精细,那真是没得说,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再加上日本在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入,也让其在绿色科技上走在了前头。最关键的是,日本的教育水平比较高,培养的人才素质杠杠的,这也是他们不容小觑的一大优势。总之,尽管面临不少挑战,日本在这些方面依然能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根据美国海军的预测,2020到2030年是中国海军快速崛起的关键十年。届时,中国的海军总兵力预计将超过美国的海军一倍。要是中日真打起来,整个日本自卫队就只有48艘护卫舰,22艘潜艇,260架战斗机,像北海舰队和北部战区空军都能和它们一较高下。而且,咱们得知道,日本列岛早就被中国火箭军强大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覆盖了,像嘉手纳空军基地、岩国空军基地、佐世保海军基地和横须贺海军基地,随便一轮齐射就能把这些基地都摧毁,真是让人不敢小觑啊。
所以说,日本根本没啥能力跟中国对着干,唯一的希望就是美国作为同盟国能及时支援。只要美军介入,中国就得做好和美国正面交锋的准备。美国那可真是强大的兵力投送能力,能从好几个方向来打击中国的关键目标。这时候,中国海军就得在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广阔海域里活动,而日本的海上自卫队作战范围就只能局限在东海,死死盯着日本西南列岛和巴士海峡,防止中国舰队进到西太平洋去,这样一来,反而大大增加了中国实施反介入战略的难度。

如果中国的航母编队能够自由地进出日本西南列岛和巴士海峡,那美国在西太平洋的优势就会受到影响,胜局将急速向中国倾斜。日本绝对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出现,它在应对中国方面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日本的九州向琉球及西南群岛延伸,正好堵住了中国通过黄海和东海进入太平洋的重要交通线。中国的海军如果想威胁美军,或者把兵力投送到台湾东海岸,就必须穿越琉球群岛那条狭窄的海槽。所以,日本通过在琉球群岛布置部队,来封锁中国的水面舰船、潜艇以及空中力量进入太平洋的出口,绝对是他们的一招妙棋。
为了让美国的增援部队能更快地赶到作战区域,专注于进攻,日本必须抓住这个转机,把潜力变成优势。要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需在日本西南列岛和巴士海峡附近,常驻部署4艘潜艇和一个护卫队群,同时让固定翼反潜机不停地巡逻,形成严密的防控态势。海上自卫队的核心任务是屏蔽中国空军对反潜巡逻机和护卫队群的干扰,此外,还得派1到2个护卫队群去保护来援的美航母编队,确保能够抵挡中国对美航母的核潜艇攻击。

日本海上自卫队还会派海上巡逻机和潜艇在狭窄海域搞“水雷战”,这样一来就能威胁到中国海军沿琉球进入太平洋的舰艇,同时阻止已经出现在岛链的中国舰艇回去补给,逼迫它们不得不穿越数百公里的对抗性海域和空域去扫雷。另外,在琉球群岛北边的奄美大岛上还会部署88式反舰导弹,封锁中国舰队频繁通过宫古岛和冲绳群岛之间的海峡,死死守住日本西南列岛的防线,给中国制造一个不太有利的战场环境,确保来援的美军能够顺利进行作战。
瞅瞅,如果中国军队全副武装争夺制海权和制空权的话,那日本的护卫队和空中自卫队可就有点吃不消了,尤其面对中国轰炸机、战斗机和潜艇那一波又一波的反舰导弹攻势。“最上”级护卫舰就只有16枚防空导弹,真心难以扛起防空的大任。要是一旦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遭遇重创,中国海军就可以对那国、石垣、宫古还有冲绳进行两栖登陆,光14.7万的陆上自卫队也根本没法挡住。要是琉球群岛被中国占领了,那日本想要守住关键的“咽喉”战略就完全成了空中楼阁。

四:结语
经过十年的较量,日本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已经不再占优势,目前成为了军事实力较弱的一方。虽然在反潜、反水雷作战和导弹防御领域,日本依然有值得称道的表现,但在面对中国军事实力时,却显得十分吃力。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他们只好想着怎么用战术来打败这个大巨头,比如采用廉价武器装备和轻装部队,同时模仿中国的反介入战略,企图通过海上打压来削弱中国的进攻优势。不过,说实话,好多时候在绝对实力面前,那些小花招也就是个空头支票罢了。
上一篇:没有了